是什么场面。
让从影31年的国民影帝,望而却步?
是什么任务。
让曾经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全民超人,脚直哆嗦?
又是什么奇观。
让时年53周岁的爸爸,兴奋得像个孩子?
注意。
不是演戏,不是演习。
“奇迹”就在身边:
《欢迎来地球》
WelcometoEarth
自然纪录片看了不少,看来看去不过是那些印象。
还有什么解法?
答:扔个业余的人进去。
还不是普通人,而是“史皇”,威尔·史密斯。
影迷应该还对这句话有印象。
“欢迎来地球。”
《独立日》中,威尔·史密斯扮演的飞行员看到UFO里的外星人,毫不客气地一拳打死,并说出这句台词。
这次,台词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由他发起,去完成一个五十三年来的愿望,也是每个普通人都有过的愿望:到地球各地去看看。
越偏越好,越深越好,越险越好......
接下这份“战书”的导演,来头更大。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黑天鹅》《摔角王》《梦之安魂曲》导演。
他比史皇还是要专业一点,三年前,他就拍出了一部9.2分的自然纪录片,《被点亮的星球第一季》。
强强联手,这次9.3。
不一样在哪?
这么说吧,当你真的进入镜头,置身于那些山川河海、危峰深涧,你才会发现,人类的窘迫和力量,我们和自然的联系,其实远超你的想象。
话不多说,出发!
01
菜鸟大冒险
说一句菜鸟真的不过分。
来听听这位动作巨星的履历:
我从来没在湖里游过泳
从来没爬过山
我进过洞穴,一次
我从来没在帐篷里睡过觉
咳咳,概括一下,探险经验值为0。
于是他决定,走速成路线,和几位探险专家一起,上山入海。
那场面简直……
又菜又真实。
先是好奇。
一路开启弹幕吐槽模式。
在太平洋深处看到一个奇怪的海洋生物,他仿佛看到老朋友一般脱口喊出:无头鸡怪!
像吃了巨型椒盐卷饼的烤鸡
△你礼貌吗?
在坦桑尼亚,看到大规模迁徙的牛羚,一边感叹圆梦了,一边对人家指指点点。
长得有点好笑
看起来脑子还不好使
△你礼貌吗x2
专家在一旁认真研究观察路线,这决定着他们能不能看到牛羚迁徙渡河的壮观场面,不枉此行。
而威尔关心的:哇你脸上有两只苍蝇诶。
到底要多久
我才能习惯不去挥走脸上的苍蝇
你脸上就有两只但你完全不在乎
△专家:你礼貌吗x3
然后认证,这才是草原真男人。
哈哈。
等遇到真正的挑战,才知道什么叫害怕。
上一秒,在大沙漠里看到绿洲,连连摇头感叹。
下一秒,揭开真相。
这是非洲鳄鱼数量最多的河流之一
据说平均每周会有三个人被这条河里的鳄鱼咬伤
立马从摇头换成连连摆手。
等到了冰岛某处,他们需要下到深不见底的冰洞。
可能是15米深,可能是300米深……
出发前:这种事我一般都叫替身;
出发后:行吧只能尽量笑得云淡风轻一点。
但更少不了撒欢。
在野外等累了,也不管会不会吵到动物引来瞩目,踩着越野车就开始高歌。
一直强调自己是个rapper,搞音乐的,时不时又忍不住嘚瑟一下自己的演员身份。
再自得地吟点小诗,一秒切换文化人。
史皇可不只是来搞笑的。
奇观景色只是一层。
主要是跟着探险家们沉浸式体验。
活火山。
南太平洋坦纳岛上的亚苏尔火山口,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带,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
在洞口能够看到、听到浓浓岩浆翻滚,如同火树银花。
一张图,生动演绎什么叫恶魔低语。
海底世界。
看过这么多自然纪录片,我们都知道深海蕴藏着一个五彩世界。
但你知道要看到这个世界需要什么吗?
一道人工白光。
所有光源被吸收,置身于此的生物彼此也看不到一点颜色,这就是一个完全隐匿在黑暗中的世界。
只有突然的白光照射,才能触发这个秘密景象。
02
大小世界
此外,这部纪录片还“视角清奇”。
不仅是主人公的视角,还有镜头的视角。
一是感官逻辑:
一共六集,每一集都跟感官体验有关。
声音,颜色,群体,气味,速度,恐惧。
声音怎么“看”?
当你来到一个非常僻静的地方,用心倾听。
就有机会听到一种比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还要细微的声音——月球牵引大山的声音。
因为重力间的相互作用,月球会引起海水的潮汐现象,对陆地也是。
拉引城市。
纽约上升和下降35.56厘米,每天两次。
就如同一个无形的混凝土和钢铁的波浪。
速度怎么“看”?
将摄影机固定,对着天空延时摄影,你会看到星辰在我们头顶的运动。
但如果你将摄影机锁定银河,你会意识到在运动的其实是我们。
我们,其实一直在太空中飞速地奔驰。
速度超过每年1600万公里。
比如表面静止的纳米布沙漠。
这是沙粒在专业镜头下的运动画面:
你以为这是风?
把视角拉高一点,再高一点......整片沙漠都在移动,这就是地球的速度。
二是“业余”拍法:
纪录片的每一集,其实都在集中讲述一个事件。
但你会发现,常常讲着讲着,画面就切到了另一头。
对,地球的另一头。
比如正在讲述火山口中,不仅有热浪,还有声浪,画面就转到墨西哥圣胡安德拉维加的“锤榔头节”;正在讲深海里的颜色,画面就给到湖面上的一叶玻璃小舟。
很多时候,你很难一下子抓住这些画面间的联系,看起来很“业余”。
就像是百科全书,突然给出一段注释。
用诺兰的话来说就是,不要理解,要感受。
比如你不能理解,正在讲着牛羚迁徙,不远处就是一只虎视眈眈的捕猎者,画面却突然转到三千英里外的尼泊尔峡谷,挂在悬崖上的养蜂人。
蜜蜂和牛羚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有世界上体积最大的蜜蜂。
悬崖上一个蜂巢最多可能有十万只蜜蜂。
蜂巢周围有个隐形的防线,大约二十英尺左右,一旦越过防线,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它们会抖动自己的身体,开启一个壮观的连锁反应。
前方高能,密恐慎入。
就像某个生物在抖擞身上的毛。
它们仿佛全都联结在一起,不仅仅是身体,就连思考模式也成一体。
一只蜜蜂或许微不足道,但一群蜜蜂伪装成庞然大物,用来困惑和击退外来敌人。
这是生物群组成的奇观,是弱者的智慧,也是猎物的求生之道。
而回到牛羚,眼前这数万只的牛羚,对捕猎者来说,是大餐,也可能是千军。
这种生物间的思维联系,存在于整个纪录片中,亦存在于整个自然。
更存在于
03
人与自然。
第一眼看过去,不得不承认,这部纪录片“人工痕迹”有些重。
就拿这一幕来说。
海岛上,无数海龟聚集在产卵。
身子重,天气晒,海龟想要再回到海里往往很艰难。
而小学课本里早就告诉我们,人类不要轻易干预自然事件的发生,否则会变得不幸。
绝大部分自然纪录片也遵循着这样的法则。
但在这里,你会看到岛上管理员们带着史皇帮助失误翻倒的海龟翻身,否则它会在日落前被晒死。
不同于贝尔在《荒野求生》里的征服者角色,也不同于《我的章鱼老师》中,误入海洋世界的某个记录者角色。
《欢迎来地球》中,人类的定位,是发现者。
是“我来,我看见,我发现”,带着难得的、温和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有不少“人为景观”。
比如上面说到的深海美景,发光生物本身不发光,有人带去光,才有了色彩。
再比如,月虹。
由月光形成,但因为太过微弱,肉眼看不见。
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位置,镜头下,才能捕捉到。
那道“隐秘的彩虹”。
是谁帮我们发现这些?
史皇的那些同行者
蒂娃·阿蒙,海洋生物学家,来自特立尼达岛。
这个国家的领域有百分之九十多是深海,但却负担不起探索大部分海域的费用。
她国家唯一一个海洋生物学家。
也是这个领域中少数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女性研究者。
一个曾连续两次遇到枪弹卡壳,在枪口下逃脱的无敌幸运儿。
成功坐着皮划艇,穿过最危险的激流来到海边。
埃里克。
在摘下墨镜那一刻,我们才知道,在山间如履平地,和史皇一起走到火山口的探险家,是一个盲人。
他登过珠穆朗玛峰,去过五大洲的高山大海,完成过50次单人跳伞……
最厉害的一次探险,是用皮划艇穿越了大峡谷446公里,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激流地区之一。
没有什么煽情的环节,他在火山口感受着熔岩的炙热,听着火山的“呼吸声”。
最后
我想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告别失明前的生活
然后接受一种新生活
你身体的一部分死去了
一部分因此重生了
带着史皇穿过鳄鱼河流的,是探险家阿尔伯特。
因为遭遇车祸,他失去了一条腿。
身体的局限,让他们开启另一种极限。
正如史皇说的,“上帝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放在恐惧的另一端”。
而对于我们,这部纪录片的意义藏在另一句话。
“换个镜头,换个角度。”
这些冰川,不换个角度,你不知道它沟壑纵横。
亦不知道这包裹在危险中的美丽,更具吸引力。
我们总是形容“神奇的大自然”。
但事实上,诚实地说,大自然的神奇,来自于它永恒的平凡。
而它此时此刻彰显的不凡力量,其实是源于人加诸于此的体验。
人类是渺小的,人类也是敏感难得的。
面对自然,人类要保持敬畏之心,但永远不用自卑。
这颗蕴藏着无限魅力的蓝色星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欢迎你,再次认识它,热爱它。
并从中,感知自己狂野的生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